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教改资讯

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主体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14-7-2 19:39:28 来源: 点击次数:178次

在课程开发方面,我国高职院校过多地采用学科型课程开发范式来解决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问题,这不仅脱离职业岗位的需求,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不能融入课程内容,也压抑了行业企业部门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使学校教育缺乏生机和话力;同时由于我国是学校职业教育体系,不能完全采取CBE课程从企业到学校的单向课程开发机制,而是要把职业院校教师吸收到课程开发的队伍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建立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课程开发机制。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然而,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在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及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16号文件倡导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方式,其中必然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课程开发主体的界定;学校和企业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承担哪些职责;如何有效的促进双方的参与合作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在谈到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问题时,有必要对CBE课程开发模式作简单评析。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理论体系,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它是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适应市场经济进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对国际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90年代被引进到我国。CBE课程开发模式的特点是采取一种从企业到学校的单向课程开发机制,课程开发由产业界的权威代表来做出决策;以工作任务分析为课程开发的起点,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以达到某种职业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是一种消费者需求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然而,我国是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每个学校有不同的办学理念、办学文化、承担着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功能。如果完全按照CBE的模式进行课程开发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这种开发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于我国的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过多地采用学科型课程开发范式来解决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课程开发的工作完全由课程专家与教学专家来承担。尽管教育专家主观上力求在课程中体现职业现实的需求,但由于其特定角色的限制,致使职业教育课程侧重学科知识,课程内容脱离实际需求;而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从普通高校直接引进,他们很容易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课程开发,根本没有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征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因此,由课程专家与教学专家开发的课程不仅脱离职业岗位的需求,也压抑了企业或行业部门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结果与企业或行业的实际要求相脱节。然而,另一种情况是学校课程完全依照某个企业的要求进行设置,过度听从企业的意见。这种开发方式经常会导致课程设置的杂乱无章,缺乏科学的逻辑体系;同时还存在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造成就业面过窄等问题。因此,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各自的优势,建立一种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的机制就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所真正需要的一种课程开发方式。
    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分析
    影响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主要要素有学校、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学校层面的要素包括校长、教师、课程专家、课程管理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和学生。其中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直接决定课程开发工作的实施和效果,校长的办学理念则决定着课程开发的方向和特色,其他人员也是影响课程开发顺利进行的要素。企业层面主要是企业专家的作用。
    1. 教师的角色分析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与评价者,更是课程的实施者,学生的兴趣、需求及爱好在课程开发中必须得到体现。因此,要开发丰富的、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就必须让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过程,让他们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和核心力量。只有这样职业院校教师才可能对新课程有深刻理解,才能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施教。
    许多学者认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丰富其学科知识,并能够超越课堂的局限去思考问题,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可能感到比原来能够教给学生更多的东西;因为有教师的参与,课程可能会更为清晰、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此外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合作的工作关系和养成合作的工作能力,形成一种比较积极的学校氛围,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
    教师应当承担、而且能够承担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职业院校发展的文化积淀及教师的长期教学经历,使得高职教师不仅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开发出符合职教教学实际的课程,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其动力以及建立相应的机制。
    2. 企业专家的角色分析
    企业专家处于生产建设的第一线,对生产技术变化情况最为了解,并能把握职业岗位现在与未来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与变化,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是解决课程内容脱离工作实践的有效措施。高职课程开发应该继承“能力本位”课程重视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这一理念,要建立在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否则就是盲目的;作为其课程内容的知识、技能的选择也要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而对工作任务最为熟悉的人就是那些长期在对应岗位从事工作,且善于反思的企业专家。虽然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许多职业院校教师获得了一些实际工作经,但这些经验相对企业专家来说仍然是非常肤浅的。因此,要确保课程开发内容定位的准确性,必须有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
    然而,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存在过度迷信企业专家的倾向,在课程开发的整个环节均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结果使得自己无所适从,也导致整个课程体系杂乱无章。因此,在课程开发中要发挥企业专家的优势,找到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的有效方式才是切实可行的。
    三、促进课程开发主体合作的几点建议
    1.确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知道怎样的课程更适合高职的教育教学所需。然而,尽管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力量,很多教师却并不愿意参与课程开发工作,也有部分教师虽然对课程开发工作抱有很大的热情,却担心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阻力。企业专家所熟悉的只是工作过程本身,对教育原理,尤其是课程开发这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其实是非常陌生的。因此,要建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机制首先应该为企业和教师确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2.促进教师与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策略
    尽管全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已蓬勃发展,但很多教师并不愿意参与课程开发工作,也有部分教师虽然对课程开发工作抱有很大的热情,却担心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阻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转变传统观念、组建培训机构、建立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措施。
    目前,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工作主要是由高职院校积极推动的,企业往往热情不高,依仗某些暂时性优势而观望等待。因此,要促成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应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并对合作中可能存在和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及时给与解决。
    3.建立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的合作关系
    教师和企业在合作中可能存在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取向不同、合作过程中目标追求不一致、合作双方拥有的资源不对等、合作信息的不对称等等问题。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和制度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动力,有效的利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可以确保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保证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总之,应该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机制,在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力量的推动下,保证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质量水平。
    据调查研究发现,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有很多学者和专家关注课程开发主体方面的问题,认为应该摒弃学科课程开发范式的束缚,建立一种教师与企业专家联合开发课程的机制,而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却很少。目前教师和企业在课程开发的合作中可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应当深入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开发机制,在继承CBE中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理念的基础上,把那些长期在对应岗位从事工作,且善于反思的企业专家及职业院校教师吸收到课程开发的队伍中来,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同时明确校长、学校行政人员及课程管理人员的职责,协调好各方的利益与关系,建立一种科学并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