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教改资讯

沈阳化工大学以高水平党建领导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王 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等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在改革开放中育新机、开新局。沈阳化工大学(以下简称“化大”)党委始终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引领、推进和保证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刻把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历史性变革,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统筹推进党建和各项事业发展,站位新时代、践行新思想、铺就新征程。近年来,学校党建工作受到上级党委高度肯定,校党委荣获“辽宁省先进党组织”称号,入选“辽宁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谋篇布局,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校党委不断提高引领发展、谋划发展、凝聚发展的能力,把方向、管大局、谋长远。

一是注重理念引领。筑牢为党育人初心,扛起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动摇,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动摇,坚持“教师优先”工作原则和“学生第一”育人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学科领校、特色名校、依法治校发展方略,推进化大腾飞发展,办好人民满意大学。

二是注重战略引领。明确学校内涵建设新时期、“双一流”建设新阶段的发展阶段定位,擘画新时代学校腾飞之梦、强校之梦、名校之梦的“三步走”战略布局,与国家的“两步走”战略布局高度契合,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向同行,与推进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同频共振,最终将沈阳化工大学建设成为区域闻名、全国著名、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三是注重规划引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重整行装再出发,校党委成立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十四五”规划编制方案,形成以学校事业总规划为统领,党建与干部人才队伍、专业与人才培养、学科与平台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师资与管理队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与软实力建设、国际化办学与对外合作、内部治理体系建设、校园基本建设发展等专项规划为支撑,学院规划为补充的“1+10+14”规划架构。

同时,为提升发展加速度,校党委提出必须坚持“8个明确”,明确化大发展总目标,到建校100年的时候,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闻名、全国著名、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明确实现新时代化大梦的“三步走”战略布局,即腾飞之梦、强校之梦、名校之梦;明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党的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需要长期坚持实施的“六大”发展战略,即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学科领校、特色名校、依法治校,坚持补短板、强弱项、重治理、提质量;明确“十四五”时期发展阶段性定位,即内涵建设新时期、“双一流”建设新阶段,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牵引;明确“十四五”时期“三期叠加”的发展阶段性特征,即发展的加速期、改革的深水区、治理的攻坚期;明确“十四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就是力争建立完整的本、硕、博教育体系;明确“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属高校本科教育“领头雁”、服务辽宁振兴发展“排头兵”、“双一流”建设“第一方阵”、党建工作“示范标杆”。校党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明确重点,以规划为引领,奋力开创化大改革创新新篇章。

   围绕中心,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校党委准确把握学校阶段发展特征,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为两翼推动化大腾飞发展,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突破。

一是化工报国育英才。人才培养突出学科和专业的化工特色、应用特色主线,立“德”为先、强“能”为要,打造“德能化大”为核心的“一体两翼”文化育人体系。产教融合搭建五大校企联盟,构建以需求为导向,以职场为背景,以校企协同化育人、专业家庭化培养、导师个性化指导为育人机制的“113”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错位难题;与中科院部分院所共建“科教融合学院”,联手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共建本科生“菁英班”,联合培养研究生年均260余人。学校入选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院校、首批应急管理学院试点建设单位;获批3个国家级别教学实践平台,6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8年获国家级别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

二是科技兴国助振兴。学校“三定向”订单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模式获批面向全国推广。一批国家重大专项、重点项目获批,一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在辽宁落地转化应用,精准服务辽宁重点产业提质增效。例如,世界单套规模较大、投资1.6亿元的40万吨“菱镁矿闪烧轻烧技术”工程落地海城,拯救了一个行业;正在辽宁省建设年产5000吨高纯、阻燃剂型氢氧化镁产业化生产线,将极大缓解国内该类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化工过程强化技术”近3年来累计为本省企业新增销售额15亿元,新增利润超2亿元。2017年,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位列全国第24位,辽宁省属高校之冠。2019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4项。

三是教育强国建一流。校党委将“双一流”建设特别是学科建设作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把学科建设摆在龙头位置,党委牵头成立学科建设工作委员会,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升学科牵动力。落实《腾飞学者推进计划》《振兴学者特聘计划》《“优青”托举计划》,成功全职引进国家级别高端人才7人,打造高峰学科团队5个,高端人才牵头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平台6个,学校获批国家“111计划”,荣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扎实推进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新兴工程,服务辽宁化工“产业安全”建设。

   固本强基,保证学校高质量发展

校党委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创新提出的政治治党、思想建党、制度管党、作风兴党、反腐护党和党的自身建设“六大任务”为抓手,固本强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是加强政治保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委牵头成立各类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和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确立学校重点目标任务“年重点、月安排、周调度”推进工作法,狠抓任务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和基层党建联席点制度,精准聚焦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为科学决策、谋篇布局、合理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每年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二是加强思想保证。改组党委理论中心组,纳入党政主要部门和规模大的学院负责人,打造“理论武装、参政议事、推动工作、统一思想”的理论中心组学习品牌。2019年以来,党委理论中心组不间断开展集中学习26次,撰写体会文章150余篇,编制《理论学习参考》26期,举办中层干部、党员学习培训4期,培训做到全覆盖。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振兴工程,植根“德能化大”立德树人。实施“弘德工程”,塑造优良师德师风。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以思政课程为核心、辐射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体系。创办“化大腾飞讲坛”,推进“知识共同体”与“德育共同体”同向同行,建设廉政文化长廊、新时代雷锋精神展示馆,传播时代文明、践行核心价值。

三是加强组织保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充分运用组织“五人小组”和人事“五人小组”等酝酿议事平台,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行“三定”机构改革,调整和优化党支部设置,实现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比例达到全部。选优配强干部队伍,严格规范做好中层干部换届聘任工作,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干部任期由3年调整到4年,保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制定注重突出工作业绩导向的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考用结合、奖惩分明。实施青年后备干部培养“种子工程”和“优秀干部储备工程”,增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系统性。围绕学校内涵建设、深化改革、基础建设“三大攻坚战”,在干事创业中锤炼干部昂扬锐气、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担当勇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梦想宏远,行之惟艰。校党委将以星火燎原、滴水穿石的信心,锚定目标不放松;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决心,正视问题不回避;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韧劲,全力以赴不惜力,全体化大人继续秉承化工报国、科技兴国、教育强国的光荣传统,背水一战,挑灯夜战,联合作战,为梦想而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插上腾飞的翅膀,打开梦想之窗,为实现新时代的化大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沈阳化工大学党委书记 王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