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就业
——“教育系统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系列之二
教育部简报〔2020〕第13期
华南理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的重要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牢牢抓住就业这一最大民生,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构建“稳、促、帮、助、扶”一体的就业创业支持体制机制,最大程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的影响,努力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收官之年”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
稳就业“戮力一心”。科学分析研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时发布《关于做好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22条工作措施,坚持促就业举措应出尽出,着力打造毕业生就业工作“免疫模式”。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靠前指挥,带队抓重点、盯节点、破难点,分管负责同志逐项挂图作战,逐条对账销号。先后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全校就业工作推进会等,及时协调解决就业工作堵点和难点问题,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建立每周通报学院就业进度、每月摸查就业进展制度,细分就业困难学生类型,提供精准就业指导,有的放矢开展促就业工作。成立校院两级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学院书记、院长“分片包干”制,全面落实院系一级稳就业责任,推动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切实把就业工作抓实抓细。
促就业“不拘一格”。积极响应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精神,投入700余万元开发设置科研助理岗位,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渠道。制订出台《科研助理岗位招聘办法(试行)》,从制度上明确岗位设置及招聘条件、聘用管理、薪酬待遇等规定,学生受聘后将自主选择1—3年的岗位聘期,直接参与学校承担的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首批投放340个科研助理岗位,已面向2020年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持续用好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等平台,在人民网开设“华南理工大学招聘专区”,组织12场招聘会,提供岗位20余万个,参加学生约10万人次。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设立就业引导“笃行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贫困艰苦地区就业。截至目前,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参军入伍毕业生87名。从新业态、新基建等“风口”领域挖掘新岗位,举办春季新基建线上双选会,近500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2.5万余个,参加学生近3000名,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帮就业“临门一脚”。建设毕业生求职服务“云”平台,在线提供从企业招聘信息、就业咨询指导到线上面试签约等“一站式”服务。加强政策兜底保障,加大农村生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52个未摘帽贫困县生源地及残疾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帮扶力度,开展一对一引导、一对一督促、一对一帮扶。发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双困生”特别补助,已累计为湖北籍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申请发放各项补贴250余万元。深入开展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与武汉科技大学在就业信息、就业渠道、就业指导、教学资源、创业实践、就业管理等方面建立联动机制,两校的材料、化工、经济、计算机、环境等首批5个学院签署帮扶协议,助力武汉科技大学毕业生获得更加精准的就业信息。
助创业“提前一步”。紧抓承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生创新创业大赛契机,按照校级、省级、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面向学生、教师等出台参赛奖励管理办法,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持计划”,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近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校参赛项目1500余项,创办企业95家,直接就业5000余人,带动就业80万余人次。发挥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作用,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有支撑、创新引领有源头、产业对接有平台、政策服务有保障、资金部署有储备,助力创新创业人才成长。学校孵化的“荔枝微课”团队,直接或间接吸纳了大量毕业生就业,目前微课平台注册讲师超过100万人。制订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与企业签订《双创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云路演”“云对接”“云洽谈”等非接触式对接服务,设立创业人才绿色通道,定向提供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