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教改资讯
缅怀南国农先生 推动教育信息化前行
纵使负累也轻盈
中国教育报记者 黄蔚 通讯员 郭炯 俞树煜

南国农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西北师范大学举办南国农信息化教育奖颁奖仪式、南国农先生塑像揭幕仪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第一故事》首发式等系列活动,深切缅怀先生为国家教育信息化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上世纪50年代初,留学美国的南国农先生,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主动要求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志愿奔赴大西北,执教于西北师范大学,开始了教育教学生涯,并以其宽大的胸怀和独有的智慧,发扬“全国电教是一家”的精神,有力协调和组织了全国电化教育教学科研力量,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倡导创办电化教育专业,组织编写专业教材,构建电化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推进电化教育科学研究,创办《电化教育研究》,为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南先生曾深情地说:“我的事业在西北师大,我永远和西北师大同呼吸、共命运——西北师大有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在南国农先生带领下,经过几代师生的接续努力,目前设有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技术学、智能教育两个博士点,获批互联网教育学习分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甘肃省数字化学习工程实验室、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甘肃省智能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和省级高水平学科平台。长期积淀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学科特色——“西部、农村、民族、远程”,建立了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理论体系,围绕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聚焦农村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需要,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动,形成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体系,打造了教育信息化高水平研究平台和高端智库,培养了一批扎根西部的高层次教育信息化人才。西北师范大学也长期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举措,不断更新“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打破“信息孤岛”,整合数据资源,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泛在智能的信息化环境,努力促进“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信息素养转变,融合应用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推动教育信息化2.0深入发展,全力打造以人为本、安全开放、绿色共享的智慧校园,书写好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崭新篇章。

南国农先生生前倡导并出资发起“南国农信息化教育发展基金”。基金旨在继承与弘扬先生献身教育信息化事业的精神,促进中国信息化教育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其中,“南国农信息化教育个人成就奖”,奖励在信息化教育领域取得重大理论突破或者在信息化教育学科建设中有卓越建树的个人;“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杰出贡献奖”,奖励在信息化教育应用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创造巨大社会效益的个人或团体。

2020年获得第二届个人成就奖和杰出贡献奖的是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和清华大学程建钢教授。评奖委员会认为,“‘拳拳之心,用志不分,纵使负累也轻盈’。李克东教授是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常青树,是一位具有博大情怀、勇于创新的教育家。四十二年如一日,他扎根内地,深入港澳地区,在学科专业创建、理论体系建构、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均衡发展、学术交流创新等方面孜孜矻矻,勇猛精进,成就斐然,在探索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践体系本土化的过程中,彰显了卓越的学术自觉和中国智慧,为推动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理论建设与实践创新作出了杰出贡献。”评奖委员会提出,“秉持‘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程建钢教授带领团队,将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实践扎根在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地上,致知穷理,东西合冶,立德立言,卓有成效地持续开展了理论探究、技术研发、政策咨询等研究活动,特别是在混合式教学改革、数字校园标准、信息化学习环境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在信息化教育应用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推广应用中作出了杰出贡献。”发表获奖感言时,李克东教授讲述了与南国农先生的缘分,并表示我们的任务仍然艰巨,自己虽已82岁高龄,仍将为教育信息化贡献力量。程建钢教授动情地表示,功名利禄已经与我基本无缘,教育情怀依然牢记在心,将转岗教育信息化公益事业,迎接新的挑战,再尽绵薄之力。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在以南国农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电教人的殷殷目光中,在新一代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要支撑和引领。新技术新装备不断产生,新应用新方式不断涌现,教育技术发展前景广阔。越是取得成绩,越是使人怀念老一辈电教人筚路蓝缕的丰功伟绩,越是鞭策自己加倍努力,在前人开创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大师往矣,风骨犹存,我们怀念他,他的名字将永远与电化教育四个字熔铸在一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景仰他,他未完成的事业将由我们继往开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