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教改资讯

在职教话语意见中做出积极回应

社会公众职教话语意见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职教发展语境紧密相关。如何看待与处理社会公众关于职教及其发展的这些话语意见,并做出科学的回应和理性的应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于职教的话语意见,受制于文化语境和时代语境的影响。诸多错误认识,正是自古文化中的消极意识在现实的投射。现代对于职教的选择性困难,则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中等教育结构调整之后。人们对于职教的话语意见,因受初中后教育强制性普职分流而引发情绪的不快。

关于职教的话语意见,还受制于情景语境的影响。首先,对于每一个教育个体,当他处于升学选择的情景中时,接受中等职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尽管中职向上的通道已经打开。其次,在工作情境中,薪资待遇使得人们不愿面对工人的“低工资、不体面、工作累”的职场世界,尽管这是一个被扭曲的世界。再其次,一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学情景与普通教育相比并没有显著变化,未能让学习者真切感受到职教对学习者能力的提升。

面对这些职教话语意见,职教工作者应该做出怎样的积极回应?

一要为社会公众构建能了解职教的语境。现在的初中学生家长,普遍缺少对职教相关知识的系统了解。因此,各类职业院校应主动与生源学校携手,通过“家校信息平台”向学生家长推送职教相关知识,以弥补他们认识的不足。邀请职教专家及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宣讲,让学生家长形成关于职教的科学认知。同时通过职教活动周等活动,在社会营造利于职教发展的语境氛围。

二要让学生更早地接受职业启蒙教育。中国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是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碎片化”的职业启蒙教育,因此,有必要加强和构建系统化的面向中国儿童的学校职业启蒙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是普职融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为学生初中后的第一次分流提供职业选择的思想准备。

三要让职教政策话语转变为社会公众听得懂的语言。国家高度重视职教,出台了一系列职教法律法规,但许多政策在宣传与执行时都需要“权威解读”,原因何在?就在于政策话语与群众话语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诸如职教是“普惠性教育”,可表述为“大家都可以去学习职业的一种教育”。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可表述为“职教与普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没有高低之分”。显然,对于面向群众的职教政策,要多说大白话,少用书面语,更要避免用学术语。

四要让社会公众看到更多的职教优秀毕业生典型。一所职校是不是优质教育资源,社会公众主要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社会舆论的整体评价来做出判断。职教所培养的人才多为技能型人才,其人才的预期“光辉”虽然不及一些普高,但同样有出彩的人生。因此,全社会一定要大力宣传企业生产能手、劳动模范、技能大师、职教创业典型,将社会公众的注意力和目光更多引向职教。这从另一方面也在提醒我们职业院校,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让我们的职校毕业生能通过所学专业,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展示自身的精神风貌,让“职校生”成为“高技能”的身份标识。当然,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肯定,不能仅体现在口头上的“重要”,还要有与之相匹配的“高薪”。否则,典型就缺乏真正的榜样引领作用。

五要让社会公众意识到职教的自由选择意义。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通过学业成绩高低进行强制性的教育分流,显然并不能满足学习者的意愿。因此,要降低教育强制分流造成的普职选择不适,就要为学生的升学提供自由的选择可能。为此,首先要构建普职融通机制,“鞋子是否合脚,穿了才知道”,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出普职选择。其次,要为学生的“转专业”搭建平台。再其次,要为社会公众的职业技能提升提供各种培训服务。职业院校要在办好全日制职教的同时,主动面向市场开展职业培训,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公众技能提升中彰显职教的优质资源。

(作者:徐健 江苏省海安市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