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
课程改革是实现“1+X”证书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课程模式改革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一、“1+X”证书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内涵
“1+X”证书是中职、高职、技术应用型本科的肄业证书、结业证书、毕业证书纵向多层递进学历证书与若干个初级、中级、高级横向多元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组合,这些组合为学生按照个性成长、市场要求、产业企业变化特征,提供了学历证书多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多元、职业方向多种的学习选择,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路径支持和方向保障。培训评价组织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以市场化机制运行,既贴近产业企业发展需求,又贴近学生发展需求,保证了“X”证书与产业企业的联系和产业企业对“X”证书的认同,促进了学生个性成长和技术技能的生成。以社会需求、企业岗位(群)需求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开发“X”证书,保证了学生获取“X”证书形成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更加契合时代特征,与不确定性、复杂化和差异化的产业企业对接。“1”和“X”的衔接融通、若干个“1”和“X”的组合,既夯实了“1”证书的基础,提升“1”证书的内涵和价值,又保证了“X”证书目标实现,形成了对原有同一专业知识、素养、能力的超越,培养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X”证书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基础。“1+X”证书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界定为: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指引,以“社会需求、企业岗位(群)需求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书证融通”为课程开发路径,为“1+X”证书特别设计的具有特定育人功能的课程结构。
二、“1+X”证书课程开发原则与思路
所谓“1+X”证书课程就是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程与学历证书教育课程相融通的课程。宏观层面,“1+X”证书课程是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目标组织起来的课程统称。微观层面,它是学历证书某专业课程体系中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规定的某一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紧密联系、直接对应的一门或一组课程。它是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主线进行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组合的课程,是“书证融通”的载体。
(一) “1+X”证书课程开发原则
1. 开放性原则
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是立体全面的,不仅是同一职业的不同等级能力的培养,而且跨越了职业。“1+X”证书课程内容选择是开放的,具有广阔的课程空间,横向可以深化同一专业课程内容,甚至可以选择不同专业的课程;纵向可以选择高一级职业教育的学历证书教育课程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程,还可以选择社会性机构、行业企业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课程。同时培训评价组织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程是开放的,要有灵活的调适机制,要不断依据市场需求、产业企业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调整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开放性保障了“1+X”证书课程丰富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2. 优化性原则
“1+X”证书课程是动态不断发展的。要确定好“1”和“X”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关系,合理调整优化,找到课程之间比例平衡点,总体规划、协调发展,比如对“1”课程进行全方位梳理,消除冗余,精简课程内容,优先选择对学生职业生涯和终生发展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课程内容。
3. 包容性原则
学历证书教育课程内涵和标准应该高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程的内涵和标准,两者是包容关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某一工作岗位的最低能力要求,是构建“1+X”证书课程的基础。学历证书教育课程不仅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而且还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1+X”证书课程不仅培养学生掌握完成某一工作的程序、技术技能和基本方法,还培养学生对生产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质疑和总结的能力。只有按照高于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去确定课程标准,职业教育才能获得相对独立性,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 “1+X”证书课程开发思路
以“书证融通”为依据建立“1+X”证书课程开发的思路。学历证书教育课程开发思路:面向工作岗位调研—确定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程开发思路:面向生产过程—确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程目标—制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构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程。然后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程与学历证书教育课程融合,形成“1+X”证书课程结构,具体开发路径如下页图1所示。
三、“1+X”证书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课程结构
“1+X”证书培养的是“专业复合、素质复合、能力复合”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课程结构应当有组合、有层次、有梯度,按照“公共基础课程+若干专业基础课程+若干专业核心课程+若干专业拓展课程”的组合,形成“纵向层次化、横向复合化”的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在这个课程结构中有5种课程组合范式。
表1 “1+X”证书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课程结构
课程 |
公共 基础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专业核心课程 |
专业拓展课程 |
职业技能 等级证书 |
|
|
初级、中级、高级 |
初级、中级、高级 |
技术应用型 本科 |
BK |
BK2J1、BK2J2、…… |
BK2H1、BK2H2、…… |
BK2T1、BK2…… |
BK1J1、BK1J2、…… |
BK1H1、BK1H2、…… |
BK1T1、BK1T…… |
高等 职业教育 |
GZ |
GZ2J1、GZ2J2、…… |
GZ2H1、GZ2H2、…… |
GZ2T1、GZ2T…… |
GZ1J1、GZ1J2、…… |
GZ1H1、GZ1H2、…… |
GZ1T1、GZ1T…… |
中等 职业教育 |
ZZ |
ZZ2J1、ZZ2J2、…… |
ZZ2H1、ZZ2H2、…… |
ZZ2T1、ZZ2T…… |
ZZ1J1、ZZ1J2、…… |
ZZ1H1、ZZ1H2、…… |
ZZ1T1、ZZ1T…… |
范式一:同一专业课程组合范式
通过同一专业课程组合就可以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范式二:不同专业课程组合范式
通过不同专业课程组合就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和跨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范式三:同一专业随层次提高而拓展的课程组合范式
随层次提高,同一专业课程深化拓展形成系统化,培养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了素质复合、能力复合。
范式四:不同专业随层次提高而拓展的课程组合范式
随层次提高,不同专业课程深化拓展形成系统化,培养了跨专业拓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范式五:随职业教育层次提高而综合的课程组合范式
随层次提高,通过不同职业教育层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更高一级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打通学生上升的通道,搭建职业教育贯通的立交桥。
四、“1+X”证书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运行保障机制
(一) 注重实效的师资培训保障“1+X”证书课程模式的有效运行
实施“1+X”证书制度,必须对职业院校校级领导、二级学院(系部)管理者、一线教师进行大量培训,才能保障推广和实施。培训分为行政系列和教学系列。行政系列培训以提高学校管理者对“1+X”证书制度的认识,转变办学理念,制定行动策略,积极采取相应的行动。教学系列培训以提升管理者和教师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改革与创新能力。
师资培训主要是以教学系列培训为主,分为课程开发设计和课堂教学两个环节。培训的主体是“1+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社会性机构和行业企业。
课堂教学培训以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培训为主,以培训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的职业技能为主线进行指导,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课程开发设计培训完成之后,联系教学的实际对学员培训三次。第一次培训之后,培训师跟踪听课,找出学员课堂教学问题和不足,与学员讨论,学员提交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修改方案。完成第二次培训之后,培训师再根据学员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第三次培训,然后提交学习报告。三次培训完成合格后,学员作为种子教师对全省或本校的教师开展同样标准、同样规范、同样要求的三次培训,并随后跟踪抽查被培训的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情况,此过程培训评价组织全程监督。各级种子教师形成梯队组成集团军强有力推动“1+X”证书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有效运行。
(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保障“1+X”证书课程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我建构知识。“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情为依据,以学生的成长和需求为中心,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认知和能力,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方法,激发学习潜能,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改变学生课堂不愿意听讲的状况。教师的作用是启发、援助和激励,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知识的启明星。公共基础课以问题为导向,结合课程的特点,使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素材设置学习的问题,学习的问题就是为了达到学习目标需要解决的矛盾和疑难,通过设置学习的问题,构建立体、多维的学习时空,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课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依托,以项目、任务和活动为载体设置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承载着真实、过程和情感体验,通过设置学习情境,形成非线性的学习探索空间,积累难以言表的默会知识,促进学生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
(三) 基于职业能力的学生测评保障“1+X”证书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实施的效果
职业能力是学业成果的重要形式,是衡量职业教育“产出”的标志。职业能力评价有“考试”和“测评”两种形式,职业能力考试的依据是教学标准,通过考试来评定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以答案的对错来评判;职业能力测评是依据职业能力标准,通过评估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评定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没有具体的标准答案,以合格和不合格来衡量,因此职业能力测评更适合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学生能力评价手段。
基于职业能力标准的学生测评可以分解到每一课堂或一个教学单元上进行,按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学,环节完成后及时测评。在制定“1+X”证书课程标准时增加测评标准和测评方式两个板块,便于实施测评。测评不合格的学生再安排时间重新学习,直到合格为止,在学习过程中经评定为最高等级A+的学生可以免测评本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整个学习过程末,选择若干个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职业能力测评,以完成课程的学习。及时测评,学习有目标,在测评中受到鼓励,学生学习更加主动。
职业能力测评能够倒逼教师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课程完成的质量,同时改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上课不愿意听讲、惧怕或敷衍考试的状况,也避免了学生毕业时“清考”。职业能力的测评对高职百万扩招的生源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节选自《成人教育》2020第11期